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關於「烏鷺咖啡」一些大小事

 標題不是[品書],所以不是寫我的作品的閱讀心得。這篇文章比較像是留下一個紀錄,記錄我當時為什麼想寫這部作品,以及一些檢討和辯解(?)吧!

這篇文章會談到拙作〈烏鷺咖啡成形的那一天〉的一點點內容,以及會順便談到一點關於準決選會議紀錄,如果介意的話可以先看完它們再來看這篇文章。

〈烏鷺咖啡成形的那一天〉不是「烏鷺咖啡」系列的第一篇作品,事實上我前年就寫過一篇〈烏鷺咖啡最忙碌的一天〉,內容是描述一個白目男子想求婚最後卻弄巧成拙,卻又意外成功的故事。雖然故事本身並不好,但這部作品為這個系列奠定了基礎。

一開始在動筆的時候其實有想過時間軸,大概是從男女主角大學一直到他們結婚,中間再切出幾個時間點來寫作,當時想的類型有點像文善的《店長,我有戀愛煩惱》或是呂仁的《桐花祭》,只是內容都和圍棋有關。當然,也希望這些作品能夠做到推廣圍棋的目的。

只是想歸想,結果卻是另外一回事,〈烏鷺咖啡最忙碌的一天〉算是一個嘗試,故事本身爛不說,圍棋的部分我插了大量的註腳去說明各種圍棋術語,導致故事有點支離破碎,最後果然不負眾望地在比賽中慘遭滑鐵盧。接著時光荏苒,又到了創作徵文獎作品的時節。

我那時心裡想,既然去年用了太多術語解說讓故事顯得支離破碎(雖然故事本身就爛),今年索性就不解釋了!直接把棋譜「啪」地丟到讀者眼前,再「啪」地把棋局解說也一併丟給讀者,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懷著這樣的心情,最後的結果就是〈烏鷺咖啡成形的那一天〉。就結果來說,這是我這幾年來最喜歡的創作。

(順帶一提,故事中的作弊行為並非不可能實現,就我所知,實際上在中國的業餘大賽和韓國職業棋士定段賽中就出現過疑似的案例。)

當然,雖然我很喜歡這部作品,但冷靜下來思考之後,發現還是有些地方需要改善。比方說棋譜,我一共在這部作品中插入八張棋譜,數量之驚人或許堪稱歷屆之冠,但我後來想想,我的重點其實是放在兇手前後棋力不一這件事上,那我是不是只要放兩盤棋的棋譜,最多再加一兩張關鍵處的譜就好了呢?最後解謎前的譜其實也可以拿掉,畢竟那對故事不影響。

其他的部分歡迎各位去看徵文獎作品集的評審會議紀錄,我自己認為裡面提到的問題點都還滿中肯的。是說有評審提到看起來像看偶像劇,那是因為我認為圍棋是視覺性的活動,所以我在寫作的時候就刻意朝這方面去進行,至於手機電量的問題就真的是我的疏忽。

說是這麼說,不過還是來提一下兩個或許造成誤解的地方。

首先是瑞士制,這是目前來說相對公平的一種比賽形式,是根據人數來決定「所有人」的比賽輪數。一般來說,瑞士制的第一輪都是以亂數分配選手,第二輪之後則依照戰績分組,但是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這種大型圍棋比賽的第一輪都是抓鄰號當對手,第二輪才開始按戰績排對手,所以第二回合有沒有可能碰到自己的另一個鄰號?當然有可能。

(是說我在故事裡明明有說明,為什麼還要再說明一次?)

其次是圍棋AI的部分,不過這部分也不是我的專業,我只能就我理解的部分說明,如果有理解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擊敗世界頂尖棋士的AI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AlphaGo。當年和李世石對弈的AlphaGo(後被稱為AlphaGo Lee)確實是利用神經網路解析大量人類棋譜,並透過與真正的職業棋士對弈來尋找運算上的破綻,所花的時間確實很多,一直到後續擊敗柯潔的AlphaGo Master也都是延續這種模式。

但是時代進步,比Master更新一代的AlphaGo Zero已經不再需要解析人類棋譜。研究人員將圍棋的基本規則丟給AlphaGo Zero,靠著AI內部自我學習,在三天之內就徹底擊敗AlphaGo Lee,花了二十一天達到AlphaGo Master的水準,四十天後,連Master都看不到她的車尾燈。而最新的AlphaZero更是只花了三十四小時的自我學習就在對AlphaGo Zero的對局中取得六成勝率。

但這些都不是我所寫的AI工具原型,畢竟研究團隊雖然發表了AlphaGo的論文,卻沒有將程式公開讓一般民眾下載。不過我在故事中也提到,有人利用AlphaGo Zero的論文,製造了一個類似的圍棋AI,也是這篇故事中AI工具的原型──Leela Zero

Leela Zero的好處是,只有你有一台還不錯,而且可以連上網路的電腦,你就能在家裡享受AI帶來的強大棋力(比如嘲笑職業棋士下出看似精妙的臭棋(誤)),不需要甚麼特殊的設備,也不需要經過訓練。當然,用戶們也可以在自己家裡讓Leela Zero進行自戰,每一場自戰都會回傳到伺服器,幫助Leela Zero更加強大。

說穿了,現在的圍棋比賽如果要靠AI作弊,最困難的點已經不是如何取得夠強大的AI了,而是要如何從AI那裡獲得資訊,這也是我這篇小說的核心謎題。

最後來談一下故事中的一些隱藏的設定。

第一,篇名叫「烏鷺咖啡」,為什麼沒有出現「烏鷺咖啡」呢?其實是有出現的,只是還沒裝修完成,而「烏鷺」這個詞確實是取自圍棋的古稱。不過連我自己都沒注意到,我在正篇沒有提過咖啡廳的名字。

第二,故事中出現的所有人名,除了女主角之外,都是改編自現實世界的職業棋士,算是一個小彩蛋吧。

第三,女主角養的兩隻貓,黑貓叫「那智」,白貓叫「日向」,是取自日本產貝殼棋的原料名,不過和本篇沒有關係就沒放進去了。

感謝各位一路看到這邊,希望中間的長篇大論沒有嚇跑你們,至於這個系列未來有沒有機會繼續發展下去?我心裡是有些不同的想法,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把我自己的事處理好,剩下的有機會再說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