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品書] 006.《你的名字》

家住深山的女高中生三葉,每天過著鬱鬱寡歡的生活。
身為鎮長的父親參與的選舉、家中神社的古老習俗、狹小的村莊──在莫名在意四周眼光的年紀,她對都會生活懷抱強烈憧憬。
「下輩子,請讓我生為東京的帥哥!」
某日,三葉夢見自己變成男高中生。
不曾看過的房間、不認識的朋友、繁華的街道與時髦的咖啡廳──三葉在夢裡盡情享受了渴望的都市生活。
住在東京的男高中生──瀧,也做了奇怪的夢。在夢裡,他是家住深山的女高中生。
偶有遺落的記憶與時間,不可思議卻不斷持續的夢境……三葉和瀧終於察覺:
「我和他(她)互換靈魂了嗎?」

現在才來講這本書,老實說慢了不只一拍,但現在是秋節,正好和故事高潮處的時間點相近,嚴格來說,應該不算不合時宜。

對有在接觸電影的人來說,這部作品我想應該不會太過陌生。事實上,就算在電影上映當下沒注意過這部作品,也應該在其他媒體上聽過這部作品的名字,甚至有一段時間,YouTube上充斥著各種關於這部作品的影片。我也在前一段時間,將這部動畫電影列入我百日百字挑戰的動畫名單之一。

本作就是動畫導演新海誠在動畫電影的劇情上為基礎,另行動筆寫下的小說。劇情上和電影沒有太大的出入,可以將本作是為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在不同載體上的呈現。

至於換了載體之後的表現如何呢?我個人的建議是:先看過動畫電影之後再來看小說會比較好。

這句話並沒有包含任何評價,純粹是我認為這樣的順序會比較好。

為沒有看過這部作品的人簡單說明一下劇情,雖然我認為你應該現在就離開這篇文章,然後想辦法看過電影後再回來。

住在東京的高二學生立花瀧某天醒來,發現自己在一名不認識的少女身體裡,而同一時間,這名名叫宮水三葉的少女,則換到瀧的身體中。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靈魂互換,兩人對彼此的認識逐漸加深,直到有一天,靈魂交換的現象戛然而止。擔心三葉的瀧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來到三葉居住的糸守鎮,卻發現這個小鎮早在三年前就被毀滅了。

剩下的部分我就不多說,看過電影或小說的人肯定知道接下來的發展,沒看過的人也能保留一點懸念。小說中,故事從立花瀧的主視角開始,但前半段的主述者是宮水三葉,算是挺有意思的處理方式,直接讓讀者了解狀況,不拖泥帶水。這麼做也達到了一種平衡,畢竟後半全都是以瀧的視角進行敘述,在雙主角的系統下,比較不會有戲份偏頗的狀況出現。

整部作品的遣詞用字相當輕盈,讓人可以毫無負擔,順利的看下去,加上那彷彿嫌頁數太多的排版方式,以我的閱讀速度,大概兩個半小時內就能看完,狀況好的話大概可以壓在兩小時以內。

在角色塑造方面,基本上除了主要角色之外,面貌都不甚清晰,而面貌清楚的角色大多集中在三葉側,也就是糸守鎮中,比如敕使河原、早耶香、奶奶等人。在瀧的生活圈中,面貌較清楚的只有奧寺前輩。這種作法有效的讓讀者的目光聚集在主要角色身上而不至於分散,但壞處就是在長篇故事中,人物關係看起來不夠深刻,甚至有點膚淺,幸好新海誠的故事足以彌補這個缺點。

前面之所以說希望先看電影在看小說的原因,在於小說中加入了很多動畫中沒有的內心想法。有瀧的,有三葉的,在動畫的節奏下無法被觀眾清楚看見的細微情感,在小說中可以透過文字清楚表達,另一方面,許多故事中的內在邏輯也能透過小說的文字加以說明,讓整體故事的說服力提升。

但儘管如此,小說中還是沒有說明靈魂交換的原理。當然,就劇情來說,原理是什麼其實不太重要,不過既然提出了這個現象,而且是宮水家的女性代代都會發生的現象,是不是應該說明一下原理啊?連組紐編織和巫女舞的起源都簡單交代了,到底是什麼力量導致靈魂交換,好歹也說明一下吧。

簡單做個總結,這部作品作為不同載體的《你的名字》,並沒有讓電影版專美於前,即使沒看過動畫電影,也能清楚明瞭這部作品的故事內容。篇幅說實話不長,而且相當易讀,但就是因為文字太過輕盈,反而很難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動畫和小說最大的差異。

最後,小說版中沒有提到三葉最後是如何說服父親,只用後日談的方式提到結果,但我印象中,電影好像有三葉說服父親的這一幕。不過我對電影的印象也漸趨模糊,不知道有沒有人能解答我這個問題?

實體書:博客來金石堂誠品書局

 電子書:讀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